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列为一种疾病。也就是说,游戏成瘾如果严重了,也会被纳入精神障碍的范畴里面。
什么情况下会沉迷游戏或者游戏成瘾呢?通常来讲可能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孤独感会容易使人沉迷事物。比如有的人家庭环境比较恶劣,父母常年不在家陪伴孩子,孩子内心会感到孤单。这份孤独感,会使得他们很需要社交和归属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曾提过这个观点,他说人在社会中生会有五大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个体的需要缺失,他们就会在生活中通过个体的努力去获得这份感受,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过程。
玩游戏的这个行为,就是个体层面放松的需求,这种体验能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并能从中感觉到快乐。
二是压力。压力的存在,会使人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并且会造成个体的自卑心理。压力以及应激源的存在,会使得人的心理时刻处于焦虑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会很希望寻求减压的方式来调整自身压力。
玩游戏的这个行为,是减压的好方式。因为游戏里面的内容能提供个体很强的认同感,大量的任务以及升级奖励过程,会让人感到新鲜,拥有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感受是学习、工作体会不到的。
大量的奖励机制,能够激活人的内在动力,让人产生无法控制的行为过程。意志力薄弱的,就会陷入游戏成瘾的状态之中。
所以,游戏成瘾的行为是很复杂的,除了游戏本身的特点容易吸引人关注以外,心理方面的背景也不容忽视。也正是因为这些层面的共同影响,才造成了很多人玩游戏都没办法戒除。
那么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戒掉玩游戏的状态呢,使人不再沉迷游戏的世界里面?这里同样也得运用心理学的某些方法去进行面对。
首先是延迟满足,目标管理的策略去进行应对。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指人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对于某件事情的需求不要一下子去实现它,而是在这过程里面能够分配好精力与时间,然后慢慢去实现的过程。
比如RPG角色扮演游戏,里面会有大量剧情,要通关的话可能需要玩几十个小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有的人对于游戏很沉迷,一拿到游戏就巴不得天天玩,试图希望最短的时间内把游戏玩完。
越是这样,人就会陷入沉迷的状态中。
但如果学会延迟满足,学会合理的目标管理办法,也许人就不会过度消耗了。比如游戏通关的时间需要70个小时,那么每天我就玩2个小时,玩30多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游戏通关。
规定好时间,学会合理地分配任务,养成这个习惯,那么人玩游戏就不会沉迷,也能够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提升效率。
其次是采取积极的防御机制心态去面对游戏问题。在心理学精神分析的理论中,有自我防御机制的说法。这个机制并不全是不好的一面,人的话可以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但也可以提升自我的心理能力,去实现健康的心理过程。
像投射、合理化、否定等行为,就属于消极的心态;而幽默、认同还有升华,则是人面对问题时良好的心态。
玩游戏,也可以培养这样的心态去面对。
比如你很爱玩游戏,戒不掉,把游戏机藏起来,或者电脑砸了,都还是忍不住想玩,怎么办呢?此时就不要太压抑情绪去玩游戏了。既然你这么想玩,就接纳自己的感受去玩。但是玩的同时,也要想点办法,不要总是沉迷玩游戏的形式里。
你可以写游戏攻略,创作,玩了一篇游戏之后,写游戏攻略去投稿,赚点稿费,提高自己的收入;还可以自学软件,学习Unity游戏引擎的技术,看自己能不能制作游戏;搞游戏汉化,学习外语然后加入官方汉化组,去汉化游戏文本。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他的存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关键是要看你怎么去想,如何去用。用得好了,你依然可以通过游戏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只要你能够意识到玩游戏并不是都是坏的,内心的痛苦感就会减轻许多。
最后就是游戏多样化,转移注意力。沉迷游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个体缺乏丰富多彩的娱乐环境,除了拿手机玩游戏,找不到别的方式去面对。但是如果个体能学会其它游戏方式,那么沉迷电子游戏的行为就能够减轻。
例如去桌游吧,玩桌游,和人玩三国杀、狼人杀等游戏;还有就是恐怖密室,约几个小伙伴出去体验鬼屋的感受。喜欢踢球打球的,约小伙伴出去运动;爱好音乐游戏的,也可以去音乐会或者COSPLAY的舞台去玩。
能玩的东西越多,那么队友玩游戏的注意力也会分散,人的话就不会过度沉迷于一件事情里面。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1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