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短书,由于篇幅比较短,我们就不拆开来了。这是一本以对话形式展开的心理学书籍,不同的是以动物来展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初看书名还以为是儿童心理学呢,然而书中的蛤蟆其实是比作一个成年人。它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成长在一个严厉的家庭里,极度渴望得到父爱,但是由于父亲的“望子成龙”心态,导致得到的都是批评。
正如《幸福的勇气》里说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就会出现叛逆、消极等心理。蛤蟆长大后过着喝酒、飚车的生活,甚至因为偷车还被关了一阵,是个有前科的富二代。不过这个蛤蟆富二代对朋友还是很热情的,喜欢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去逗朋友笑,在朋友眼里是个典型的开心果。
有一天鼹鼠去看它,发现一向衣冠整洁的蛤蟆先生全身脏兮兮地在家里趴着,问它怎么了。蛤蟆先生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说:“对不起,有点乱,
当然,看心理医生是最后才决定的事,在得知蛤蟆先生不开心时,所有朋友都来劝他,但是,越劝,它反而越伤心。我们都知道,一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世界里的人,旁人是很难劝阻的,甚至会造成反效果。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人的天性之一,渴望被重视、被同情。当你不舒服时,朋友们纷纷围绕着你转,你一下子就成了世界的中心。这种被重视的心理会让你想保持这种形势,特别是从小缺乏被关注的人,有的人甚至装病来获取同情。第二个是旁人缺乏共情,说出的话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会这样想:你又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就会知道叫我别伤心,觉得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在劝说无效后,朋友们决定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咨询师。这不,在见到咨询师苍鹭时,蛤蟆就问苍鹭,“说吧,要怎么样才能让我好点,我的情况我朋友都告诉你了吧?”这时苍鹭缓缓道:“那么,谁才是此次的来访者呢?是你,还是你的朋友们?”
第一次见面,咨询师苍鹭让蛤蟆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这次的心理咨询不是朋友,而是它自己。在经过苍鹭的引导下,蛤蟆终于说出了让他感到抑郁的事情经过。
原来蛤蟆在偷车被抓后,逃了出来,在回来的路上发生了很多事,连性命也差点丢掉,还好被好友田鼠救了。在和田鼠讲它的经历时,田鼠不当不听,打断它的话,还说它丢人现眼,是个混蛋。回家后,遇到它父亲的好友獾。獾也以长辈的口吻训了它一顿,最后的结果都是蛤蟆保证以后不犯。因为它有个习惯,任何时候,在别人发怒时,它会不安,并且会承认自己的错,就是一种自责的心态。
听到这,咨询师苍鹭已知道蛤蟆为什么会这样了。这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三个状态。
一、儿童自我状态(适应型儿童)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会像孩子一样,不是说幼稚,而是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孩子一样。它是由我们童年时的情感搭建而成的,它包括恐惧、快乐、愤怒和悲伤。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为求生存,会发展出一套应对父母和他人的技能,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像在一个只有三个人的星球,其中两个比你强十倍百倍,你的生存也只能依赖他们,离开了他们你在这个星球就生存不下去了。他们的确很爱你,但他们有时也会冲你发怒,你恐惧又不安,但是没其他办法,只能想办法去适应他们的喜怒无常。
即便你发怒也没用,因为你不敢冲他们发,你还需要生存,所以你就只能把怒气对向其他地方,摔玩具、对准小动物。或者是用撒泼、怄气和任性这些方法去稀释你的愤怒。成年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孩子时学到的,有名话叫,“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不管人们在什么样的年纪,都有可能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就好像读书时要写作业,而写作业是我们最讨厌的东西,特别是对一些学习差的人来说,所以到现在听到作业两个字还脑瓜子疼。听到牙医简直上下牙龈都疼,这是因为小时候对此的恐惧情感所导致,现在等遇到相同的字词、或是遇到类似的场景时才会自然地进入到“儿童自我状态”。
二、父母自我状态(挑剔的父母)
这个很好解释,顾名思义,就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别人愤怒地批评,指责。这个出现最多是在企业里,上级对下级的一点小毛病吹毛求疵。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甚至有时还假惺惺地说这是为你好。不过这种人有个优点,就是永远不会得抑郁。因为他们把自身的错误都指向别人身上。
“父母自我状态”就像法官,好像别人是罪犯一样,不停地审判。而这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但很多人会反驳:胡说八道,我从来不批判别人。确实,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审判别人,我们审判自己。
很多人会通过“共谋”来批判自己,当别人对你品头论足时,你不但不反抗,还隐隐认为对方说得对,自己真的是一无是处,这难道不是和对方的一种“共谋”?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更容易滋生自卑,甚至极端的人会以自残来表示对自己的惩罚。
三、成人自我状态
“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形成人格的结构,“成人自我状态”和其他两种自我状态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理性地处理事情,而不是情绪化行事。也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才能学到知识。
儿童状态,是我们感受过的情绪,好坏都有,是类似一种怀旧的体验。而父母状态则是一种挑剔和教育行为,想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这是一种固定的观念,就像是眼睛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当受到质疑时,就像是地位被挑战,会不顾一切去捍卫。
进入“成人自我状态”需要去锻炼,只有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进入此角色。所以我们当下处于什么角色是完全属于自己的选择。什么?难道愤怒也是自己的选择吗,没错,不管是愤怒也好,悲伤也好,都是我们的选择。
我们愤怒难道不是由于别人做出令自己愤怒的事吗?怎么可能会是自己的选择呢。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让自己愤怒或者悲伤。说是别人的原因,这最多算是条件反射。就像巴浦洛实验,把铃声和食物关联起来,当狗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
以往的经历让我们在相似的场景下不经大脑地作出反应,像实验里的狗一样。当责怪别人令自己愤怒或者悲伤时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我们通常都喜欢待在那个状态。
“成人状态”只会承担,包括情绪在内的一切,虽然很难,但这也证明,我们的人生是由自己掌握的,这也是我们说的,“掌控自己,掌控命运。”
蛤蟆先生就是因为一直处在“儿童”和“父母”状态,处于朋友对自己的指责和自我谴责中,导致他一直走不出去而抑郁,甚至于在第二次和咨询师见面时,从0到10分只打了一分,就是有自杀的倾向。而经过咨询师苍鹭的一番引导后,终于明白自己更多时候不是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才会这样,而现在他想通了。
最后,咨询师告诉蛤蟆一个人生坐标图:如何看待你和别人的。
1、你好,我不好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卑心理,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他们会玩一些诸如:我真倒霉、可怜弱小的我之类的游戏。感受不到自我价值,很容易产生悲观心理,最严重的会自杀。
2、我好,你不好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自我状态”了,这个坐标的人经常攻击别人,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抓到你了,你这个坏蛋。就是抓到别人一点小错误不断批判,就好比上司抓到下属一点错误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不断数落你,从而加强他的虚荣心。更讨厌的是,他有时还会用“养育父母”的心态来和你说:我比你更痛心、我也是为了你好之类的。
3、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就是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人了,就是一些小人。生活上就有这样一种人,看不得别人好,你养的鱼那么肥,我不爽,偷偷倒点药进鱼塘。你固然损失了,但他也没得到什么,当然,现在社会法的普及,此类人也快没了。
4、你好,我也好
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高情商的人能够看出别人的内心,这就是开头所说的“共情”。拥有共情感,你才能够和不同的人沟通。它能让你走得更远,从个体走向共生,我们常说合作共赢,这也是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心态。
就这样,蛤蟆结束了他十天的心理咨询,他解决了心里上的不通,也学到了人生的四大坐标。能够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再去责怪别人。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学点心理明自身。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