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依赖某人,出现这5种情况属于分离型人格障碍。
当个体离开照料者时,会感到紧张、担忧、沮丧,这种情况与分离型心理障碍有关。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儿童群体,青少年群体也会存在,极少会出现在成年人群体。当照料者回到身边后,所有的症状都会消失,个体表现与常人无异。原本害羞的他们,在照料者在场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加大胆。分离型心理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缓解,但是不会发生重大的转变。换言之,存在分离型心理障碍的人,成年后会形成依赖型人格,表现出对他人特别依赖的倾向。
分离型心理障碍的5种表现
离开依恋对象会感到痛苦
存在分离型心理障碍的人,在离开依恋对象时会感到痛苦。依恋对象包括父母或者其他家人,老师或者某位同学,还有恋人。以父母为例,当个体离开父母后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因此感到十分痛苦。这种情况会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而不断加深,并且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直到父母重新回到身边,症状才会完全消失。在离开父母的期间内,个体的情绪是压抑的;直到父母重新回到身边,情绪才得到彻底的放松,通常的表现是见到父母后大哭一场。
持续地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存在分离型人格障碍的人,在离开依恋对象后会持续地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以刚刚进入学校的儿童为例,他们在离开父母之后会担心被同学欺负。为了缓解内心的担忧,他们表现得过于拘谨,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愿意表现自己。可想而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远远低于其他人。问题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避免受到伤害上去了。在一些少数成年人身上,也存在类似的病态依恋心理。在离开自己的同伴后,会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但是过分依赖同伴会给对方造成困扰。
因害怕离别而拒绝上学、工作
存在分离型心理障碍的人,会因为害怕离开依恋对象而拒绝上学、工作或者独自去其他地方。有些儿童会表现厌学倾向,事实上他们讨厌一切父母不在身边的活动。少数成年人会因为害怕离开父母,而拒绝外出工作。另外少数成年人会担心恋人离开自己,从而拒绝恋人上班或者过度掌控恋人的动态。他们应对分离的办法过于幼稚和简单,以至于不能够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处理问题。他们也从来不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解决问题,因而不会付出任何努力来克服问题。
担心发生意外
存在分离型心理障碍的人,持续和过度的担心会经历导致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的意外,例如走失、事故、生病或者被坏人伤害。这种担忧通常与现实极为不符,但是对个体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离开主要依恋对象后,可能会因为担心对方发生意外,从而变得没心思吃饭、没心思睡觉。说得好听一些就是过分牵挂对方,说得难听一些就是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类人全然没有自我概念,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们单纯地把自己的人生交托给别人,成败全然是别人的责任。
为了避免离别,产生诸多躯体症状
存在分离型心理障碍的人,为了避免同主要依恋对象分离,从而产生诸多躯体症状,包括:头疼、胃疼、恶心、呕吐等等。这些情况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每到开学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目的就是避免同父母分离。这些症状通常是心因性导致的,医生也找不到原因,只能够针对症状解决问题。有经验的父母也会马上识别这种情况,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情况。其实,过多的担心或者过多的关注反而不利于个体的成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如何解决分离型心理障碍?
对于照料者而言
要意识到对方的问题所在,明白对方是因为过于依恋自己而导致的。要学会培养对方的独立生活能力,配合适当的奖励,强化对方独自生活的愿望。不要过分的在乎对方,要同对方保持界限感。不管他是你的孩子还是恋人,要让对方明白你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对方的父母或者恋人。你要告诉对方,你有自己的生活,对方也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不要干涉太多。要让对方逐渐学会认识自我,逐渐形成自我主见,并且学会自行选择想要的生活。要支持对方的个人想法,不要否定对方。
对于个体本身而言
如果你存在分离型心理障碍,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因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对他人产生依赖。其次要认识到成长的规律,每个人都要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任何人的影子。最后要努力克服因为离开依恋对象而产生的复杂情绪。要学会安慰自己,在没有依恋对象的情况下,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要学会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整理内务;对于成年人来讲,要学会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要学会认识自己的需求,通过努力来满足自我需求。
总而言之,出现以上五种情况,属于分离型心理障碍。如果不采取任何有效的方式,就很难成熟起来。
作者:九霄云客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