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克服恐惧,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漫长的、黑洞般的2022年终于过去了,秩序感回归的新年开端,我们得以停顿,回应眼前的热门议题:对强烈情绪问题的应对措施,AI技术与医学结合的最终想象,以及,2023 年,我们还会遇到新的大流行吗?

有三位知乎答主为我们解答了这三个关键问题,他们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师@申晨煜 ,眼科医生、博士生导师@眼科医生陶勇 ,以及知乎十年新知答主@极萨学院冷哲 。

回答将分两期推送。今天是第一篇,我们与@申晨煜 聊聊情绪健康。

申晨煜是心理治疗师,擅长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和心理治疗。过去三年的时间,他每隔5天会写一篇小作文,内容主要是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思考,随后会陷入担忧——连这些心理细节都捕捉到了,之后还能写什么呢?但事实是每个5天之后他都能找到新的话题来写。过去三年,他是生活的亲历者,也是病人与时代的观察者,对来访者,他给出安慰。

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知乎答主@申晨煜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医师、心理治疗师

Q-北京青年周刊

A-申晨煜

Q 关心的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最大变化或事件是?

A 陆林院士在《院士讲坛》谈到过去3年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这是个非常庞大的人群,中国大约占到1/5的比例,也就是新增1400万抑郁症患者、1800万焦虑症患者以及超过2000万的失眠障碍患者。

Q 过去一年,你感知到的国内最强烈的情绪问题是什么?

A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没办法站在「国内」这个高度进行回答,只能从一个精神科大夫的视角来说,近几年的直接感受就是在临床上遇到的因为「抑郁」「焦虑」「失眠」来就诊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学生」和「白领」,大家普遍反映「学习」「工作」压力大,他们恰好也是用脑过度的群体。「学生」得「肝作业」「肝论文」,「白领」得「写方案」「做PPT」。熬夜干活是家常便饭,睡眠不足便成了普遍的问题,压力感越来越大,个体如果没有适合的「宣泄」或「排解」的出口,就容易出现「抑郁」或「焦虑」等情绪。

如果外界不断给你身上施加压力,你就会在某个无助的时刻崩溃掉,你可能会被诊断上某种精神疾病,也可能因此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或是出现物质滥用。通常人们被重挫几次后就会习惯性地崩溃或变得脆弱。

环境的压力导致很多人出现所谓的「异常情绪」,不仅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压力,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如果病情严重到已经符合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诊断,那就需要药物治疗甚至收住入院。

Q 你觉得,人们要如何面对、消化生活的失控、挫折、沮丧、不如意?

A 心理学有个模型来解释人们遇到创伤性事件后的心理过程——“悲伤五部曲(又称库伯勒-罗丝模型)”,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五个部分,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当事人也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阶段。但库伯勒-罗丝把该模型用到所有灾难化的个人损失上(工作、情感、自由),也包括家人的离去、离婚,她认为遭遇创伤的人们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

创伤后的种种表现,一方面可以看做是面对一时难以承受的压力时表现出的“失控反应”,同时它也是人们重新试图与这个无常的世界继续相处的一种方式。

对抗、拖延、回避、怀疑……到最后的妥协或接纳,都是从创伤到稳定必经的过程,最终的接受只能来自于时间的积累,还有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在应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时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Q 2023年,可否给大家一点稳定精神的小建议?

A 我经常会遇到两难的境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问题是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

比如自律的人可以持续保持克制,低盐、低脂、低碳水饮食,他们也乐于看到坚持的成果。而愿意享受生活的人可能整天变着法的犒劳自己,他们并不在意体重增加的风险。但我偏偏是在两种状态之间摇摆,点外卖的时候,我既想吃得清淡健康一些,这样能控制一下超出的体重,但又忍不住想要“火锅米饭大盘鸡”。

我因为左右摇摆而不坚定,也曾想要把两种想法整合起来,但是矛盾与对立的价值观哪儿那么容易就整合了?最后的结果是被迫做出一种选择,然后心有不甘。

有时候我会想,难道内心只允许有一种声音么?我们总认为自己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观点,这样才是一致的,才是稳定的。但会不会正是如此才造成了很多困扰?

现实中我们见到两个人意见不合时,最好的方法可能不是强行让一方妥协,而是给两个人都保留窗口,让他们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类似的,一个人的头脑中如果存在两种矛盾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都要,只不过是放在不同的时间来实现。比如一个人既有情绪化的一面,想要家人时时刻刻陪伴自己,又觉得这样可能让家人太过窒息了,显得不够冷静克制。与其纠结情绪化和理智那个好,不如两种都保留,可以在一周内的单数日情绪化,双数日保持冷静。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解决方式。

毕竟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Q 如何总结或理解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2023年,你有怎样的期盼?

A 2022是辛苦的一年。2022年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时刻,比如上海的疫情,还有北京的疫情,我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了很多防疫的工作,采核酸、打疫苗,看到我们的医护同行在持续地一线岗位上,真得是不容易。

2023年的期盼,就是疫情别反复。生活能稳定一些。

Q 获得的最有趣的或是印象最深的知识是?

A 今年听过的最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负面情绪是正常人在非正常环境下的正常反应」。

我做精神科医生,经常遇到人们带着「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来门诊,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病耻感」,因为这就相当于在说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出了问题,甚至是对「自我」的否认。出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一般的需要服用精神科药物或给予心理治疗。

但事实上很多「患者」来到门诊仅仅是因为「他们最近的生活压力变大了」,他们可能遭遇了不公正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差别对待;也可能是运气很差,在股市上赔了不少;还可能是遭遇了中年危机,他们无法在事业、感情、家庭上维持平衡。所以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反复担心等等。

我们习惯于从「自身」找问题,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遇事反求诸己」「正人先正己」,有时候跟别人倾诉后,常常得到的反馈是「你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别人都能克服,你怎么就不行」。似乎一丁点耳客观原因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就像吹一个气球,当超过它自身的耐受度,气球就会爆掉。如果我们不断给你身上施加压力或者增加复杂度(complexity),你就会在某个无助的时刻崩溃掉,你可能会被诊断上某种精神疾病,也可能因此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或是出现物质滥用。通常人们被重挫几次后就会习惯性地崩溃或变得脆弱。

我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减轻外部的压力」,而是常常探索「怎样把气球的忍耐度变得更强」。

Q 对你来说,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怎样的?与他人分享知识的快乐是怎样的?

A 过去三年的时间,我每隔5天会写一篇小作文,内容主要是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一点思考,但我也会经常陷入这样的担忧——我连这个心理的细节都捕捉到了,那之后我还能写什么呢?但事实是每个5天之后我都能找到新的话题,可能是来访者的某句话启发到我,或者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想到了过往的某个经历,甚至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某个片段让我有了新的思考。这种感受很神奇,持续地输出会倒逼着你去输入,比如2018年买来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但一直有各种理由拖延者没去看,直到2020年才开始历时近1年才看完(说来惭愧,给好几位来访者推荐了,他们阅读速度都快过我)。持续地输出也会让我更加留意身边发生的细节。

乔布斯说过「我们都是穷尽自己仅有的一点天赋,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深以为然!

表达欲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有些人很幸运找到了适合的表达方式。但剩下的人恐怕不是没有表达欲,而是现实中表达的渠道太少,或是周围环境不允许,久而久之变得不会表达。没有人会甘于沉寂,大部分人都会希望表达的内容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

不会表达或者表达欲被压制的人会怎样?有一种人格特质叫做“述情障碍(alexithymia)”,在希腊语中,“a”代表“缺乏 ”,“lexi”代表“言语”,“thymos”代表“情绪”,也就是无法用语言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情绪,他们甚至难以识别情绪,也难以分辨由情绪引起的身体感觉,时间久了,他们的想象过程还会受到限制。

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不单单是“说出来”这一条,有人沉迷摄影、有人喜欢画画、有人爱好编曲、有人擅长写作。李诞在《十三邀》的采访中说“自己最受不了年轻人竟然不写诗,甭管写的好坏,25岁之前都应该是诗人”,他说的大概也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表达欲,这是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所以要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在此之前不要放弃尝试。

(注:表达欲不等于表现欲。)

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READ MORE

岁末年初,知乎借专题节目「2023 洞见对谈」,邀请平台上7 位答主围绕气候、经济、人工智能、天文、病毒、智慧医疗、心理七大主题,开启了一场关于「明天」的演讲。

这些话题在知乎平台上共有 1800 个相关提问、超过 10000 个回答,收获了近十万网友的共同关注和1.5亿的浏览,其中或许有你关注的真问题。

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文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知乎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黄觉:深刻的,还是一晃而过的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东莞心理在线回答医生的问题?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2月15日 文牧野 」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