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医生遭遇思想超人》
文/廖又蓉
昨天晚上莫名其妙地看了《当尼采哭泣》这部影片,印象深刻的镜头就是这位自诩为太阳的天才激昂地站在钢琴上面,一边想象指挥着瓦格纳的音乐,一边嘴里不断叫嚣着“恨呀恨”地在那儿发疯。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尼采在恨一个求之而未得的女人,这个人就是莎乐美。也是该剧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所揭示的尼采“绝望”的根源。据说尼采的:“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这句咬牙切齿的名言,便是缘自这位故事里的穿针引线者——莎乐美。
莎乐美何许人也?资料显示:莎乐美——德国女作家,生于19世纪中叶,一生经历了跨世纪和德国妇女解放运动等大事。21岁时写的诗歌把尼采感动得潸然泪下;24岁出版长篇小说《为上帝而战》,受到德语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关于易卜生戏剧中妇女形象的评论使她名声大振;她在精神分析学方面表现出的兴趣和才华,令弗洛伊德深为欣赏;最突出的,还是一系列探讨妇女解放问题的文章,当时人们这样评价她,说她的文章,能够作为妇女解放最为有力的武器。这类文章几乎把她推到"妇女问题的法官"这样的位置上。“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里尔克这首感人的情诗就是为莎乐美而作。有证据显示,弗洛伊德的书架上摆放的也是莎乐美的照片。
影片透过史料和名著中呈现的真实历史、思维观念和人格特质,将19世纪末本来没有见过面的两位大师: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和医学大师布雷尔(据说为弗洛伊德的老师)假想成医生与病人,导演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故事以德国女作家莎乐美为尼采寻求治疗“绝望”为引子,以作为布雷尔同事出现的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内容,【虚拟的场景加上真实的虚构,述说了心理治疗(谈话治疗)的源起与形貌。生动的故事不着痕迹地描述各种心理学派的理念与治疗技巧,包括催眠、行为治疗,完形治疗等等。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中年危机”、“女性意识”、“婚姻问题”、“操纵与索求”、“情绪勒索”、“自我探索”、“现实问题”等等话题,以及“歇斯底里症”、“强迫性思想”、“偏头痛”、“焦虑”等病症的描述。这些话题都围绕着存在——即血肉生活中所需要面对的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选择和因自由而该有的责任)、孤独、人生的意义(或,无意义)这个主轴来开展。】(此段引用于该电影简介)
事情被假设“发生”在19世纪末的维也纳,时年四十岁的布雷尔有一天接到一封短笺,高贵自立的名女人莎乐美突然邀约咖啡馆,她是为她的亲密朋友尼采求诊的,她请求他运用实验性的“谈话治疗”来诊治根本不愿接受心理帮助的哲学大师尼采的“绝望”(自杀倾向)。
以治疗头疼为由来进行“绝望治疗” ,这可是个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很快布雷尔医生发现,对什么都不满意,总以自己为中心的尼采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布雷尔亲眼目睹了莎乐美提供给他的尼采的自杀信函。可站在他面前的尼采现在好像是在掩饰,或者说,他现在并不感到绝望。难道他早就打定主意要自杀?布雷尔以前见过像这样的病人。他们很危险,他们表现出改善的样子在某种意味上,是改善了,他们的忧郁症减轻,他们再次微笑、进食、成眠。不过他们的改善其实是发现了一种逃避绝望的方法——经由死亡所带来的解脱。这会是尼采的计划吗?他决定了要剥夺自己的生命吗?不会,布雷尔记得自己曾经与佛洛伊德分析过:如果尼采企图自杀,他为什么要来这里呢?为何要不辞劳苦地造访一个个医生呢?从洛帕罗跋涉到巴色尔,再从巴色尔到维也纳?
更为棘手的是,孤高气盛、自恃甚高的哲学家尼采从潜意识里就抵制自己的思维被人掌控,一口咬定布雷尔免费帮助自己就是想成为他的救星,目的是想利用治疗好了这些顶尖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来巩固自己的权威。于是医生只好假装自己需要尼采的帮助,协助他解决其生命意义的难题。有趣的是,尼采居然答应了。于是,布雷尔与佛洛依德经过密谋,开始着手对尼采进行所谓的“以意识整合无意识”治疗。可是,以尼采这样的头脑,又有谁能随便控制其意志呢?(这实在有点可笑,但请注意这是一本心理推理故事。)一整个月的时间,他们每天在咖啡馆、墓园、诊疗室进行谈话,心灵相互冲击。展开了一场不知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的角逐。
特有戏剧性的是,这个病人比医生还主动,尼采弄假成真成了布雷尔的心理医生。不但让医生发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布雷尔医生被尼采折腾得越来越绝望、恐惧,甚至觉得以前自己引以为满意的生活,其实从来没生活过,从来没自由过。这让观看影片的人不禁会怀疑,这位博览理论、技巧娴熟,却不肯、不敢面对自我内在的治疗师,能不能帮助尼采这位超级病人探索自我呢?最终尼采用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的思辩逼使布雷尔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尼采说,“解放的标志是什么?――不再耻于面对自己!”尼采最终为别人找到了一种凤凰涅槃后的自由,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天才的困惑谁能排遣,谁能帮助早生的天才。
尼采早就说过“能够驾驭天才的,只有更高的天才。超人即是海洋,你们的伟大轻蔑会在海中沉没。” 看来一个能够治疗尼采心理问题的人,必须在智慧及痛苦之上超越尼采,问题这样的心理医生有吗?或许因为尼采的思想太过深邃、太过超前,太过高处不胜寒,已经没有人有能力来救赎他的绝望。
众所周知,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 于1889年,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虽然他曾经在帮助布雷尔看清自己欲望的根源时,同时释放过自己孤傲的灵魂,流下过真实的眼泪……
(2009-05-28 16:47:03)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把片子翻出来再次回味,我才注意到布雷尔邀请尼采留下来和他一家吃晚餐的时候,尼采拒绝的那句“这会表示我放弃了我的使命,是时候分道扬镳了。”走到门口的尼采放下行李,特意拿出笔记本给布雷尔念出了最后几句话:“我们会有朋友,然后渐渐会形同陌路。这就是它应当的结果。我们不愿彼此隐瞒或遮蔽真相,就像我们必须为他感到惭愧。我们是两条船,各自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路线。最后,布雷儿医生,我们必须成为彼此的陌生人。因为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定律。
2018.1.18凌晨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