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其实并没有看过《女心理师》,只在一个影视解说的视频中看到了两分钟的原片。但,就是这两分钟的原片中,主角的那句“客观、冷静、敏锐、救赎,这是一个心理师的使命……”让我想说,也许是我断章取义,但我身为心理咨询师的使命中,大约是没有这四点的。
#1
首先,客观。所谓客观,便是不加任何主观立场,持中立的态度去判断或者评价事物。可是,我们的来访者其实并不需要咨询师帮他判断任何事物。大多数来访者之所以求助咨询师,是因为他的社会支持系统发生崩溃,也就是说,他们来这里是因为他想要得到支持与认可,他想要证明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爱着他们。
更多情况还有来访者自己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不被他人包容的,他们无法认同更无法正视自己,比如曾破坏他人家庭的“小三”,有恋童等特殊性癖的“变态”,甚至是日常生活中感到自己的特殊习惯为他人造成麻烦的这些人。他们在向咨询师求助以前,就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不令人接受,更不令自己接受。这个时候咨询师更需要做的,是找到这些行为背后的产生原因,帮助来访者接纳这个并不完美的自己。且往往这类的来访者都比较敏感,而心理咨询师同样生而为人并不能完全做到态度中立客观,因此,面对自己事实上无法认同的来访者最好及时转诊,避免对彼此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其次,冷静。大概《女心理师》所说的冷静是在病人产生自杀、自伤或是伤人行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根据《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遇到疑似抑郁症、狂躁症等已经触及到确诊症状的来访者时,第一时间要做的恰恰是转诊,建议来访者去医院的精神科或是专业的诊疗机构进行确诊。也就是说,没有医师执业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对病人进行诊断和开药的权力的,因此很少会遇到情况严重到产生上述行为的突发情况。
如果是在日常的咨询过程中。作为一名咨询师,若我的来访者对我的评价是冷静。那么我会进一步验证,我的共情与积极关注是否达到,以及来访者是否已经对我产生了阻抗行为。而作为一名求助者,如果我的对面坐着一个从始至终都十分冷静的人,他就在那里看我因风起,看我涕泗流,然后再冷静地跟我分析这些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那么我会产生两种不同反应,一、认为对方很专业,从而无条件地信任并依赖对方,最终产生移情;二、感到自己在他面前就像个小丑,他一点都不能理解我的苦痛,最终产生阻抗。很显然,移情和阻抗,都不是我们咨询过程中希望遇到的状况。因此,在我的从业过程中,我不会放弃冷静,但冷静并非我所追求的使命。
第三,敏锐。说道敏锐,我们首先会联想到的是什么身份呢?警察、侦探,因为他们敏感的雷达,锐利的眼光总是会第一时间发现线索。那么此两者面对的对象又是谁呢?大多时候他们的对面都是嫌疑人、罪犯。相信没有一个来访者希望自己得到如此的对待。
的确,在咨询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常使用面质技术,澄清来访者真实的意图,发现他们重重隐藏下内心深处的伤痕。但是,面质要求我们敏感,但要避免锐气。我们说心思细腻百转千回,哪怕一点点的用力过猛,都会让来访者好不容易敞开的心门再次受到伤害,产生阻抗。毕竟,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4
第四,救赎。关于救赎是我最想说的一种态度。虽然身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也许曾无数次地将来访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也有很多的来访者因为遇到一位咨询师而如获新生。但,我们无法救赎任何人。所有我们能做的,都是在助人自助,帮助他们找到救赎自己的道路。
我们可以是漆黑夜晚的路灯,可以是沙漠里的同行者,可以是海上的灯塔,寒冬里的暖茶。但我们不是救世主,只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救赎来访者的事,只能他们自己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是我应对来访者的态度,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是我身为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使命中,没有什么“客观、冷静、敏锐、救赎”。
(PS:使命中没有“客观、冷静、敏锐”并不代表我不保持这样的状态,只是不把这些情绪作为使命而已。)
作者简介
高立平,社会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证情绪管理师,大地英豪影视出版集团重点IP签约作家,大地英豪首席心理咨询师,灵语国际心理中心情绪管理师。人本主义心理学践行者,通过对心理理论与实际案例的归纳总结,在情绪管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分析。研究领域:PTSD、情绪管理、抑郁与焦虑、艺术治疗等,皆有国家卫生部颁发证书。发表论文《成长从自我探索开始》《以己为镜,映射内心》多篇。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