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接近两年,难以走出自己的世界,低落之时脑海中不自觉默吟起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够自信,他人带着评判的话语给予自我以质疑,模糊之中觉着自己应该能做些什么找到自己的路,但是自己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低落与忧惧。
自己足够了解自己,试图治愈自己,最终发现焦虑成就了焦虑本身。不停地浏览与解惑反而加重了心理暗示,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糟糕。
在这之前,我并非完全羞怯摇摆之人,后天的心理暗示占了很大的比例,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我的思想告诉我,你需要改变自己,它能强烈,也一定能被弱化。
在毕业那段时间,加入了很多的兴趣群,试图在不同的思想与作品中学习。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羞怯的我有着这个年纪独特的不成熟,也存在着落在尘埃处的自我否定。比方说当我听到自己不接受的声音时,会马上拍案否定,当我看见惊艳的语言时,又极力拍手称好。这个过程有着不同声音的矛盾与冲突,青春里面是显而易见的拉扯与怀疑。我会因为不同的声音而徘徊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倾刻而出的潜意识退缩到原来的位置,会质疑自己作出的判断,去询问身边人的想法,对照自我最初的判断去折叠自己的心情。后来消解不了,索性退回到自己的空间里,去寻找传统世界里那份自认为的安全,一定程度上自欺欺人般暂停式地逃避了自己心情的起伏。
后来一位老师的课上说,得学会接受世界的每一种声音。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不论对错,你可以不认同他的想法,但是要尊重他的发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想法,思想不可能单一,或好或坏,它们的存在一定是有着某些意义,要有主心骨,认同自己最初的想法,相信自己的直觉。
我发现自己始终是主观片面的。这个世界虽然不断在变化,一切并不是永恒的,但是山和水在那里,山还是巍峨矗立的山,水还是绵延不绝的水,不能有慌乱的忧惧,因为山水足够稳妥,要相信自然,做自然规律之事。
我还发现我的作品之中有硬朗的气息,但是为人处事过于懦弱,作品与性格大相径庭,在生活中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是很难的,尤其是在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时候,身边发生变动,自己的感官会变得陌生,会找不到自己内心的根,不自然地会去跟随周围的心情与判断的轨迹行走,在不属于自己内心生发的关注里奔跑迎合,从而疲惫不堪。要么就是自我修筑的防御机制太高,不自主的保护意识让人心生隔阂与不解,逃避对这个世界的反应。
之后退回到自己的安全边缘,几份工作因为羞怯的不自信而放弃,社交因为自我的高度敏感而逐渐失衡。在探求社交与断离群体的路上摇摆不定。我也逐渐被敏感的心情所折磨,经历自我设置的关隘与挫折,从而裹足不前,固步自封。
缺点也能变成优点,之前的创作得到过认可,试图说服自己做一个消费型的人,不要让创造去消耗自己的活力与朝气。
健康的心理很重要,精神上的有所求会加剧自身的敏感,社交恐惧加重,待人接物褪去了自然的平和。过份的自我否定让自己自卑羞怯,紧张不安。社死的情况越来越多,我意识到必须抓住问题的根源,人活着应该是无惧无畏的,身边的人不能感同身受你自身的不安,自己必须克服这个难关。
我在网络上试图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发现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
那天搜索有关羞怯的心理书籍,看到一句话:“养浩然正气。”意识到我的作品与性格的矛盾出在这里,社交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内心藏有正气,所以作品里会有硬朗的感受,然而在社交的过程之中,缺少这份正气,所以瑟缩忧惧。社交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不够认可,认为别人会拒绝自己和讨厌自己,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不断忖度和反复地想一件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只要守正,足够认清自己的心,就会找到平衡,慢慢弱化自己的敏感,减轻自我的否定,给心理腾出放松的空间来。
弱本无根,正气生根,不必过份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然地做自己,才会接受真实的自己,才会有人看见真实的自己,找到自信。
终于,做了一回自己的心理医生。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