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恐慌、紧张……在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病人的心理状态调试备受医护人员关注。我省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医院为孩子们开设的“援沪课堂”,时常被用作倾听患者心声的“心理教室”。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的我省援沪医疗队队员钞雪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方舱医院的心理帮扶工作。
▲钞雪林(右)与患者单独沟通,帮助患者卸下心理上的负担。
患者主动求助
前几日,上海气温达到30℃以上,护目镜里的汗水让钞雪林感到视线模糊,她只能慢慢地“跟着感觉走”。
巡视病房时,钞雪林感觉到旁边有一名女子在看着她,便下意识打了声招呼。对方用小声回应道:“您是钞主任吗?”钞雪林说:“是的。”
相互认识后,两人一起往“援沪课堂”教室走去。这个面积不大的“援沪课堂”教室,在空闲之余被钞雪林用作“心理教室”。
钞雪林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职业身份后,谈话就开始了。
“对心理应激中的个体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支持疗法是最常用的,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接纳、倾听、理解是最常用的方式,整个过程中我把语气放得更柔、更慢,鼓励她谈一谈自己的经历。”钞雪林说。
“大白”用心倾听
经过一番交谈,钞雪林得知对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11岁,小儿子7岁。她性格内向,凡事总是尽可能事前“思虑周全”。每当谈到孩子,她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声音变得轻快。“毫无疑问,你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但后来呢?”钞雪林“残忍地”把话题转到了现实。
女子沉默了片刻,语速变得快了起来:“疫情把我的生活全打乱了……最早,我和女儿作为密接在酒店隔离,后面女儿核酸结果呈阳性,我担心她要单独隔离,好几天都躲在被子里哭,寝食难安。”
而后,这位妈妈核酸结果呈阳性,对她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当时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我终于可以留下来照顾孩子了”。
听到这里,钞雪林的双眼在护目镜里更加湿润了,她将身子略微前倾,向对方表示自己很理解她。
给予安慰和建议
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开舱时,母女俩顺利入住了,不过一周,女儿先妈妈一步顺利出舱。
“女儿回家已经一周了,而我还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女子声音有些哽咽。
钞雪林安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做了一位母亲能做的一切。在当时包括现在,你都是处于应激状态,生理上和心理上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你要学会去认识它,接纳它,从而调整自己!”
随着聊天的深入,钞雪林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信任逐渐增强,在接下来的深呼吸放松训练中,她特别认真,“最后,我向她提了几点建议,包括利用方舱的条件坚持锻炼,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帮助他人。”
患者不再迷茫
谈话结束时,女子表现得和来时一样平静,她说:“医生,和你聊了以后,我觉得很轻松,感觉对自己更了解了,我可能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但我不会那么迷茫了。”再三表达感谢后,她返回了所在的舱位。
看着她瘦小的背影,钞雪林思绪万千:“作为妈妈,她是坚强的,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遮风挡雨’,但在面临难以处理的困难时,她才恍然发现,她作为妈妈和自身个体,也是需要被安慰和保护的。”
“在这个特殊的场地,能利用有限的资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他人,我感到莫大的欣慰。”钞雪林如是说道。
昨日,记者从我省援沪医疗队获悉,上述这位妈妈已经顺利出舱回家了。
来源:江西晨报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