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率却连年下降。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升学,但整体的就业率仍然是不容乐观的。
再加上疫情时代突如其来,许多行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有的甚至看不到任何发展前景,这就迫使许多高校大学生在择业方面举步维艰,焦虑重重。
因此,许多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改善,使得他们在面临择业问题时困难重重。
为解决大学生的择业焦虑,良好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于此前的西方心理咨询,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
西方的心理咨询起源于他们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西方心理咨询无可避免的带上了他们的文化色彩,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到我们的思想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这显然是与实际不符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专属于我们的文化属性,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必然具备着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的特征。
所以,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中国特色心理疏导的视角,思考当代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问题,探索缓解当代大学生择业焦虑问题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咨询
我国的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历经十年多的高速增长,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必须对择业有更加慎重的思考。
而在择业的过程中,除了存在不良的焦虑情绪外,他们本身还有着亟待改善的问题。
一是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没有一个既定目
标。
并且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还没有从“精英教育”时期转变过来,对于自我评价、自我定位以及就业期望偏高,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二是缺乏踏实的工作态度。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其中不乏自视甚高,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人,他们总是幻想着一举成名,好高骛远。
三是存在从众和攀比心理。许多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择业问题时,缺少就业指导部门的专业指导。
这就不可避免的在求职过程中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比如大多数毕业生成群结队的选择事业单位,考场内人满为患,许多人也许并不是真的想要这份职业,但他们看着别人都选,自己也就跟着选了。
这些问题无疑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也影响着他们对于择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久而久之,焦虑、暴躁、抑郁等消极情绪就会逐渐积累,最终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大学生已经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出现异常时,一般都会去做心理测试,或者进行心理咨询。
然而,西方的心理咨询方法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从意识、行为层面来解决,这对于我国当前形势大学生们出现的心理症状和精神状态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
因为那些深埋于内心的焦虑痛苦、抑郁暴躁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是西方心理学典型的“物文化”,看不到东方文化里所讲的“真我”。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心”文化。将这一优秀文化应用到心理疏导上,就能构建中国特色心理疏导,更有助于缓解大学生面临择业时的焦虑情绪。
“心”文化与中国特色心理疏导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们内在的特征,更加注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古人认为,我们虽然与外界产生关系并相互影响,但我们更注重的是内求于心,通过某种内在的心性修养实现内在的超越。
中国文化以心为源头,是从“心”文化开始的。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心是心脏,代表的是生理学上的心脏。
除此之外,它还有着包含个体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的含义,以及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道理。
心被理解为个人的意识、情感、态度等。孔子说“人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强调“尽心知性知天”,老子的“心善渊”,以及庄子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心理学所指的“心”,超出了心脏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智慧主要关注人性中的“精神性”层面,更加注重将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把握在自己手里,倡导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及精神境界的提升,努力把先贤的美德与才学化为自身的习性。
因此,充分利用“心”文化,构建中国传统心理疏导模式,对大学生认识自我,调节情绪具有显著作用。
其一,促进大学生正确树立目标。中国传统“心”文化中的“心”包含两个层面,即“人心”和“道心”。人心,相当于西方心理学所探讨的“心理”,涵盖人的意识和心理过程的变化。
而“道心”主要是中国传统“心”文化中所包含的涵义。“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本体、宇宙万物等意思。
所以“身心合一”就是要从“人心”通往“道心”,道心就是需要人以天道作为其思想和行为的最高原则,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标就是得道成道。
如果将择业放在人生所追求的目标中,那么要做到“身心合一”,就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朝着目标努力。
其二,促进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文化强调宇宙和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整体观从古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经过不断地推敲、提炼、沉淀和升华,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天人合一”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生命价值追求,提出人生的最高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在于实现与天合一。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应该遵循“天人合一”的生命价值理念,用整体性和主体性的视角去理解世界以及解读人和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将大学生心理疏导定位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灵境界,将中国传统“心”文化关注心灵问题、解决心灵问题结合起来。
同时,用儒家“仁爱”“爱人”的社会伦理价值观与学生的自我实现融合在一起,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当大学生做到“身心合一”和“天人合一”后,便可“知行合一”。不管是内求真理,还是知行一体,都离不开实践。
知即理论,行即实践,中国特色本土化心理疏导工作就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的意义,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建议
中国特色心理疏导的构建,对大学生择业焦虑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择业问题,是调节当前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心理疏导,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增强大学生使命感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代表社会进步、体现时代精神、以天下为已任的科学的人生观,从而做到“身心合一”。
同时,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国家、集体利益为先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合理利用中国英雄主义色彩,以历史伟人和遗留千古的优秀文化精神,增强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 对成才教育进行疏导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追求择业就业理想时,将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结合,不断丰富自我,坚定信心,朝着积极的目标努力,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为乐为目标,积极进取。
在设计和追求职业理想中,将个人条件与社会需要充分结合,并以社会需要为首要前提,做到“天人合一”,为社会多做贡献。
- 自我调节与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大学生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时常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从而让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可以迎难而上。
其次,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生教育的普世目的。
因此,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拓宽大学生的择业思路。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