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相聚都因为精心准备而充满期待,每一次的成长都因为用心而温馨美好,每一次的启程都将跨越新的成长之阶。愿心如花木,向阳而生,携爱成长!
跟随李明博士系统学习叙事疗法
2023年6月15日,运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第八次内训活动,在沧州市第十中学录播室顺利开展,运河区教体局刘凯伊科长和来自运河区各中小学的十余名心理健康教师参会学习,本次活动主题为《跟随李明博士系统学习叙事疗法》,由第十中学姜云老师主持。
活动开始姜老师先带领大家进行团体热身小游戏,老师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放松,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今天的研讨中。
姜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介绍了叙事疗法是当下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叙事疗法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接着姜老师将自己正在学习的李明博士的讲解视频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经过第一部分的视频学习,大家迫不及待分享出自己的疑惑和触动,人与问题的关系是叙事治疗中极为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叙事疗法的精髓之所在。
第二部分视频结束后大家更是共同讨论,气氛更加热烈,分享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案例……在叙事的理念中,问题才是问题,人本身不是问题。生活中,人们总是将从外界得知的信息构建到个体已有的认知架构当中,当个体构建了不合理的认知架构时,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当个体以内化不了的不合理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时,往往会使积极的事件采用消极的意义诠释,从而对个体的自我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问题与问题的影响力有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问题的影响力可以视之为问题的生存条件,叙事治疗所要做的就是将人与问题分开。
经过这次叙事疗法专业知识的培训,给予老师们更多的启迪与方法,丰富了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如水般温暖细腻的叙事疗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老师们在心理辅导理念上有所转变,在辅导技能上获得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将以自身的专业成长带动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构建更多、更加积极的生命故事。
教师心得
听《叙事疗法》有感 运河区教体局 刘凯伊 今天下午,是运河区教体局心理健康教师的学习研讨时间,老师们如约而至。 按照计划,由十中的姜云老师安排并主持这次主题活动。简单的开头语后,我们一起进入了今天的话题《叙事疗法》初探,大概程序就是看片段讲座后研讨,然后再循环这个程序。开始感觉挺老套,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后,收获还是蛮大的。下面带着收获与愉悦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1、看问题不要被表面呈现的东西所迷惑,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听到的也未必是发自内心的。比如,看到今天这个千篇一律的上课程序第一感觉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但是整个过程了解完后,才意识到真正的收获超出了自己的预判和期待。所以,遇事后等待、接纳、观察和思考,最后做出切合实际的一个评估。 2、不替来访者做决策。在咨访关系里,作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定位,同时要遵守咨询守则,不要给与意见建议,要智慧的挖掘和引领,挖掘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巧妙的引领、适时激发内在能量,让来访者自己觉察、探索和改变,这样才是咨访效果的最佳境界。 3、不贴标签。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是我们成人贴上的标签,本来就聪明好动,属于内在能量很大的一个表象,很多时候让我们成人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然后家长就带着这个孩子走上了求医问药的道路;还有的孩子本来是短时的心情压抑,情绪不好,我们成人又给他贴上了抑郁症的标签等。是我们成人太过无知?还是我们成人本身就迷茫?还是我们成人对孩子太多的不信任、不认可、否定与排斥?在问题面前,宁愿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表现“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些现象是否值得我们家长去思考? 4、不预测。不预测什么?答案可以说是任何人事物都不要妄加推断、猜测。就拿“面条”一词来讲,听到“面条”两个字,我们脑海中是否会呈现不同的面条种类,那么这个形形色色的猜测就是我们的预测。同理,这个思维模式假如放到我们的孩子身上,下午孩子放学晚回家一小时,我们家长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孩子可能跟别的孩子玩游戏了、打架了、被老师留下了等等。这就是我们家长的猜测预测,这个预测是否是事实真相?很多时候事实恰恰相反。所以对待孩子不预测、不评判、不否定、不期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赏识和鼓励。 5、不带有色眼镜看待人事物。生活中,有多少人事物是我们亲自见证的?别人的评价有时在我们内心存留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原因是我们从别人那已经“拿到了答案”!我们也不屑于再去重新求证答案的真伪。就这样误会、怨恨、纠结了一辈子,也就错过了彼此的缘分与美好。还有的家长容易听别人对孩子的评价,特别是学校老师的评价,有多少家长能够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了解一下,老师说孩子背后有没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但是没人过问、没人倾听、没人理解、没人接纳,这样的教育循环,可能就是今天的对抗、抑郁、焦躁、分裂的根源吧。 6、不要用好坏对错去评判。这也是中庸思维。世界上有绝对的好或者坏吗?我们也可以自问,我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我感觉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我就是最完美的最好的,或者说谁就是最坏的、十恶不赦的人,好坏是相对来讲的,我们目前所谓的好坏也是拿法律来做评判,没有违法就是好人。所以对待孩子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认定了“他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的思维时,这一生他真的也很难有成就,因为我们成人已经把这个思维内化到他心里了,只有按照大家的评判去行为做事才符合“标准”。所以有时一个孩子确实是大家“预言”出来的。在此忽然想到了“口吐莲花”的深层含义。每天你对着孩子说什么,孩子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谁都可以不相信孩子,但是母亲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7、真空生妙有。任何事物想的太多就是内耗。内耗太多就会影响正向或者积极的能量进来。满脑子的“鸡毛蒜皮”,很难装进阳光、雨露和花朵。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只有把内心深处的繁杂摒弃,留出足够多的空间,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中享受那一抹静谧,给内心一个沉淀的机会,让自身逐渐回归人性的初始本源,接纳美好,向阳而生! |
来源:运河区护苗工作站
编辑:小学僧
审核:刘凯伊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7800.html